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V趣味    >    美食

Vogue 探讨人类跟食物间的复杂关系

作者:Emma Strenner 编辑:yijie.zhang 时间:2019年5月22日
内容来源:VOGUE时尚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图片库   

文章导读

食物:欢庆、安慰,它是每个文化中的基石——我们所有人都跟它有着深切的个人关系。Vogue 专访营养师兼作家 Laura Thomas 博士,以及一线私人教练 Dalton Wong,探讨影响着我们对食物认知的外来信息,以及因应数十年节食文化而兴起的正面导向直觉性饮食。

正如Maya Angelou 曾说:“饮食是非常亲密而感性的。 当你邀请某人为座上嘉宾,真心想为他们亲自下厨,你是在邀请这个特别的人进入你的生命。 ”每一个时刻——无论是欢庆、安抚、哀悼或安慰——都牵涉到食物,它是文化的基石。这就难怪我们与这最简形式的食物之间的关系,如今扮演着定义个人生命的中心角色。

我对这复杂的关系并不陌生。 每当我发现自己落入焦虑或压力状态下,往往接着就是透过外送应用程序订购餐饮,然后不假思索地进食“消化情绪”。在 70 年代长大,我二十几岁时正巧碰上“南滩节食法 South Beachdiet”顶盛期,阿金饮食 (Atkins)、高丽菜汤等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热门词汇。 身兼美容与保健编辑的我,尝试了各种最负盛名的节食法——就专业和个人视角去追逐所承诺的变身效果。多年来我在理想和非理想体重之间上下不定;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有饮食上的障碍,但或许我们跟食物间的关系都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情?

为何食物与情绪如此休戚相关?

“食物与情绪息息相关。 食物牵动影响着我们的社交方式、成长型态。想想我们给小婴孩的最初饮食就是喂奶,从她生下来的第一天就开始,”Laura Thomas 博士解释,她是营养师兼反节食畅销书《直觉进食法 Just Eat It》的作者。

“我们经常贬低借由情绪性进食来安抚自己的现象。当我在处理人们这类的问题时,那通常是暗示着有事情不对劲,”Thomas 说。 她解释那些驱使在我们压力和焦虑的瞬间求助于食物的事情,往往是根植于孩童时期塑造我们生命的习性和时刻。

什么是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者”一词很常见,且通常会落入这两种类型之一:一种是在压力下暴食,而另一种是在压力下厌食。问题的症结在于应对情绪时的反应式饮食行为。 “通常那会是我们要更深入探究的重点 ‘当我在处理客户问题时’,”Thomas 说。 “要揭开的层面很多,可能包括多年受限的结果、不当饮食、营养不良等等。而心理上对食物的限制则包括一直专注于获得足够热量,以及将某些食物限定为有害,”她解释。

“这样一来就可能引发我们后来所认知的‘情绪性进食’反弹,这现象其实通常是跟受限有关,多过于饮食本身,”Thomas 解释。

在初次跟客户见面时,Thomas 会先解读食物之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为何,从中找出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他们如何以食物来取代那不满足感。 “以食物来满足需求并没有什么错。食物的确可以是很好用的工具箱法宝之一。 这本身没有羞耻或定罪的意味。 它是一个应对机制,而且是良性的应对机制。 有些人会以赌博、酒精、药物或性行为来采取反应——这类相对比较不益于适应性的行为,”她解释。 

只有当情绪性进食演变成我们工具箱中唯一的法宝时,才可能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Thomas 对此的因应措施是“把你的工具箱填满。 是的,哭泣可以是你的渲泄工具,去接受治疗或操练正念认知、或其他事情,都可以囊括在你的工具箱里。”

压力在我们与食物的关系之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根据《哈佛健康 Harvard Health》的一篇报导:“压力可导致食欲闭锁。 神经系统会传达讯息到肾脏上方的肾上腺以输出荷尔蒙肾上腺素hormone epinephrine(又名 adrenaline)。 肾上腺素有助于启动身体的应急反应,这是一种刺激加速下的生理状态,会暂时抑制食欲。”

然而,在这暂时性的波动后,肾上腺会再度作用,释放出另一种压力荷尔蒙“可体松 cortisol”,而这会增加食欲,且很可能刺激进食。 而当紧张的情境或许过去了,可体松却可能仍然维持在高水平上,这就是导致压力、进食重复循环的原因。

节食文化如何影响着我们与食物间的关系?

节食长久以来一直和健康与保健领域密不可分,但事情逐渐地开始在改变。仅管食物与健身趋势曾经——从课堂到训练营、静修、排毒和各样产品——纯粹是设计来(迅速)调降腰身几吋,现今的操作模式更多是就长远角度来改善健康(兼顾身心)。

Thomas 注意到她的年轻与年长客户群在节食重点上的明显差别:“特别那些年龄介于五、六十岁的长者。他们长时间活在节食文化的影响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常态。 而年轻人相对地开始有较大的反弹。 年轻人经历过‘干净饮食’,与食物的关系比较倾向于对健康食品的痴迷 (orthorexic) 。 而在我许多较年长的客户身上,看到的则更多是减肥药、泻药的使用——他们在饮食上的表现是很不同的。”

Gwendoline Christie、JenniferLawrence 和 Olivia Colman 等名人的私人教练兼英国 Twenty Two Training 创办人 DaltonWong 也注意到这股风向变动。 “许多稍年长的客户生长于战乱期间,当时的他们必须把盘中的食物全吃干净。 现在我们则看到那些令人依附于食物的文化习性,多少都与个人成长的型态或生活环境有关。而说到运动,我必须想想客户的刺激因素是什么,以及他们对食物的情绪反应为何。 ”

现今有股刻意避免为食物贴上‘好’、‘坏’标签的趋势。“人们以为他们形成这些‘坏’习惯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或失去控制。 你会习惯性地用食物来缓和情绪吗? 或其实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都受到限制,吃得不够。 你的能量平衡出了问题吗?”这些是 Thomas 会对她客户的提问。

饮食与运动间有何交互关系?

食物、运动和健康彼此密切相关,这是 Wong 的说法。 “当你正在进食,想着该针对运动而调整饮食的时候,想想你在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运动。 你是出于虚荣而锻练吗?或是为了表现,因为你想在马拉松上一展身手? 还是为了伤害预防或复健? 那么你需要调整不同的饮食来支持这些选项。”

Wong 的做法是侧重于最佳化表现并兼顾享受,无论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在跑步,或是针对特定活动受训,比如马拉松,80% 的训练内容,包括营养重心应该放在这部份,而另外 20% 则应该是自由享受。如果你想达到最好的可能结果。 ”

要如何更直觉地进食?

Thomas 说我们需要重新校准,从我们对食物的认知(所谓好坏),到我们对身体发出饱足感讯号的感知。“把这想象成是汽车的油表。 一方面,都没油了还在跑,累到不成样地饿,你什么都想吃。 而在极端的另一边,饱食火鸡、百果馅派后的圣诞节则让你饱得难受,甚至感到恶心。”辨别饥饿感提示——这可以包括情绪摇摆不定、精力下降、头痛、胃痛、甚至过度分泌唾液——是远离这些极端的起步。

Thomas 的作法是鼓励减少自我定罪,而更多地自我怜悯。 她的原则是基于重新链接身体和心理上正在发生的知觉,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远离情绪化反应而更体贴感觉,她说。 “要让两者不致脱节而能够彼此对话。 ”

Padma Lakshmi 是 Love, Loss and What We Ate(暂译《爱、失落与进食的交互关系》)一书的作者,也是美食评论家、电视主厨以及 Vogue 印度版 2019 年五月号 封面人物,她完美地总结人类跟食物之间错综复杂、人性化、美中而又不足的关系:“我就是食物喂养出来的结果。 而我在任何时刻的进食,都溢于言表地显示出自己当时的经历或需要。我不相信自己是孤单的。 的确,我们因食欲而进食,但我们的欲望是发自内心。 ”

将本文分享到

你可能还会喜欢

更多相关网站内容

关注官方微信
VOGUE VIP专享
开启互动之旅

将文章:Vogue 探讨人类跟食物间的复杂关系
喜欢到个人空间我的喜欢中。

喜欢理由:

喜欢成功

经验: +2 , 金币 +2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

已经喜欢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