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为了不遗忘的书写——玛格丽特•杜拉斯《战时笔记和其他》《就这样》《外面的世界I》《外面的世界II》
Books 书籍

为了不遗忘的书写——玛格丽特•杜拉斯《战时笔记和其他》《就这样》《外面的世界I》《外面的世界II》

“活着让我不堪重负,这让我有写作的欲望。”

为了不遗忘,杜拉斯不知疲倦地记录下她的“一切”。终其一生她都在写作,用写作尝试抵达自身的真相。2023年3月,中信出版·大方推出四本杜拉斯的作品:《就这样》《战时笔记和其他》《外面的世界I》《外面的世界II》

其中,《战时笔记和其他》《就这样》是首次在国内出版;《外面的世界I》《外面的世界II》曾于1997年由漓江出版社、2007年由作家出版社引进过,此次出版是时隔十多年之后,它们再次与中文读者见面。四本书的译者谭立德(《战时笔记和其他》)、袁筱一(《外面的世界I》)、黄荭(《就这样》《外面的世界II》)三位老师都是国内法语文学界资深的译者和研究者。

《战时笔记和其他》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谭立德 译 定价69元

《就这样》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黄荭 译 定价38元

《外面的世界I》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袁筱一 译 定价69元

《外面的世界II》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 黄荭 译 定价58元

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3月

杜拉斯的名字,中文读者并不陌生,即便没有看过她的小说,也大多知道梁家辉主演的电影版的《情人》,也一定在某处听过“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句话。此次出版的这四本书并非杜拉斯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杜拉斯的形象。

《战时笔记和其他》是杜拉斯的早年作品,书的主体部分是杜拉斯在1943—1949年间写的四本笔记,晚年的杜拉斯在橱柜中发现这些笔记本,将其封在一个题字“战时笔记”的信封里,赠予法国国家图书馆。

虽然取名“战时笔记”,但它们记述的范围超出了战争。在其中一些自传性质的叙述中杜拉斯提及了她人生中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印度支那的童年时光,其中更是出现了关于“中国情人”的最早的回忆版本,很多传记作家也将这些手稿上的文字当作她的故事的可能的真相。

还有后来一些小说的草稿,《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直布罗陀水手》《道丹太太》等,以及发表于1985年的小说《痛苦》的故事蓝本。本书还收入十篇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字,完善了作家的早年形象。

那时候杜拉斯的想象世界刚刚建立起来。的殖民地溽热的气息、建筑堤坝的母亲、暴虐的大哥哥、温柔的小哥哥、“情人”、死去的孩子、集中营里归来的丈夫……所有这些在她后来的作品里常常出现的形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端倪。


如果说《战时笔记和其他》呈现了杜拉斯的早期写作,《就这样》则带给我们一个晚年的,临终前的杜拉斯。

这本书收入从1994年11月20日到1996年2月29日(杜拉斯逝世于1996年3月3日)杜拉斯重病卧床期间口述或写下的文字,由她最后的伴侣扬·安德烈亚收集整理而成。文字按照书写的日期进行标注,每日写下的只言片语组成一首关于爱与死的长诗。

过去的人,说过的话,随口而出的玩笑,面对现实,哭泣。沉重的死亡就在眼前,绝望一阵阵涌来,迫近的虚空和失落让人恐惧。对死亡的执迷伴随着想要活下去的强烈渴望,杜拉斯在生命的最后,像她那个徒劳地建筑堤坝抵挡太平洋的母亲一样,企图用文字抵挡死亡。就这样,杜拉斯追求极致的写作和人生在这里画上句号。

书中标注的最后一个日期是1996年的2月29日,三日后,杜拉斯离开这个世界。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是她终其一生都在写作的一个证明。

《外面的世界I》和《外面的世界II》则是热衷于私人写作的杜拉斯为身外世界所写。两本书收入了杜拉斯从1957年至1993年间写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随笔,有的已经发表过了,有的从来没有刊行过。有的是应邀所写,有的是自己有感而发想要写的。有的文章关于当时法国的社会事件,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

虽然是为身外世界所写,但其中依然融入了强烈而鲜明的杜拉斯的文字风格和情感。她自己也说,即使作为记者去报道那些当时发生的社会世界,她也不认为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她会明确地甚至带着强烈情绪地去报道,尤其为那些受到不公的人发声。

这四本书可以说呈现的是杜拉斯不同的但又同一的侧面,它们最终汇聚到那张被命名为杜拉斯的“备受摧残”的面容中。是自身的故事也好,是身外的世界也好,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这些都不重要,所有这些她不知疲倦地写下的,为了不遗忘而写下的,都只有一个真相——杜拉斯。

作者:张引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