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VOGUE杂志    >    新刊导读

8月主编卷首语

编辑:weixiao.lv 时间:2018年8月23日 内容来源:VOGUE时尚网  《VOGUE服饰与美容》  

文章导读

前不久,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主策展人 Andrew Bolton来中国时,我为他组织了个酒会引荐一些 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之后又一起吃饭聊天到深夜,有说不完 的话,聊的都是时装、文化、社交媒体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与 文化理念。更新换代极快的时尚与收藏永恒的博物馆似乎 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而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经工作 超过十年的Andrew一直在将两者间的矛盾化解并碰撞出 外界意想不到的火花。

       

        前不久,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主策展人Andrew Bolton来中国时,我为他组织了个酒会引荐一些 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之后又一起吃饭聊天到深夜,有说不完 的话,聊的都是时装、文化、社交媒体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与 文化理念更新换代极快的时尚与收藏永恒的博物馆似乎 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而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经工作超过十年的Andrew一直在将两者间的矛盾化解并碰撞出 外界意想不到的火花。

       长时间与脱离潮流范畴的陈年时装为伴将策展人 们置于时尚行业的边缘,而每年都获得极大关注的Met Gala又一次次将Andrew从边缘拉回聚光灯下。这样仿 佛割裂的生活却赋予了Andrew跳脱于喧闹与繁杂之外的清醒视角,又带给了他阅人无数的敏锐直觉。回顾他带来的展览——2006年的“英格兰:传统与不羁的英国时尚(AngloMania: Tradition and Transgression in British Fashion)”、2011年的“亚历山大·麦昆:野性之美(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2015年的中国主题“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G l a s s ) ” , 直到最近的“时尚与天主教想象”(Heavenly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等,可以明显看到他挖掘时尚与文化以及社会的深层关联的思考方式。

      我俩发现,虽然我们在时尚行业中的身份不同,他是策展人、我是媒体人,但是有些素质是贯通的,比如,我们都需要时刻关注周遭世界,并不断因应变化做出独特、精准且迅速的回应。这样我们自己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并被时光永久收藏。在写本期卷首之际,我突然发现我们所聊的就是我现 在想表达的,于是决定把我俩聊天的一些内容记录下来,在此与大家分享。大家叫我AC,我就叫Andrew Bolton为AB吧,以下就是AC与AB的对话精华:

       AC:社交媒体时代,街头潮流、流行文化的盛行与时尚行业 所产生的变化不容忽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B:看到社交媒体将时尚变得越发平易近人一开始令我十分 吃惊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的工作难度 ,或者说改变了我工作的方式。作为策展人,我有义务不断以新的想法与方式改变人们对时尚的看法 ,加深对时尚的理解。而 处于社交网络内的人们所见所闻越发广泛,这使我要更用力去挖掘人们未曾看到的内容,并以直观的方式呈现那些潮流未能触及的东西。就像今年大都会时装学院举办的展览“Heavenly Bodies”一样,我们试图以宗教文化作为切入 点,通过时尚来直面社会问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策划一场展览和运作一本杂志性质十分相似。

       AC:没错。不过在当今这个媒体环境下,我所策划的已经不 局限于一本杂志,还有很多,比如视频、拍摄、社交网络、线下活动等等一切。在这个快步调的时代,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有一颗务实的头脑,才能平衡创意自由与商业表现 ,让所有事情正常运作。

       AB:这样看起来我的工作似乎更容易且单纯一点......

       AC:哈哈,或许是的,如 果我们想与时俱进。不得不承认 ,主编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 变,我们变成了组织者、 制作人 ,或者也可以说 是策展人,或者是交响 乐团的总指挥......总之需要对凡事都有一 个全局观念,一个清晰的切入角度,知道如何将一切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告诉身后那些具体落实的人。

      AB:这令我想起了那些每期有一个具体主题的杂志。那和策展更为类似:你定下一个主题,所有的一切都围绕它诞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与大量的细节来清楚彻底地阐述一个话题......当你在思考杂志主题与内容时,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AC:传统时装杂志的方式是以每季的时装趋势为出发点进行策划的,这在今天来看是非常简单的方法。今天的状况更为复杂,时装业不仅潮 流趋势没有过去那么明显,而且街头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 都 对 时 装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而 且 因 为 社 交 网 络 的 存 在 ,一 个 潮流趋势可以瞬间曝光于所有人面前,得到无数人的追捧, 这导致本该百花齐放的时尚变得反而趋同而单一,最终变 得无聊乏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带着观点去审视泛滥的视觉影像,看看哪些真正反映了时代精神、文化与性格。这在中国更为困难,因为现代时尚的权威是由国际上 那几个世界时装都市所建立的,那些业内响当当的名字也 聚集于西方世界,我们的《Vogue服饰与美容》不仅要解读 当下的文化潮流,还要让它落地中国,能够与中国人产生关 联。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中国年轻的千禧一代成为许多国际 品牌所追捧的消费者,他们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重要。

      AB:是的,我们渴望听到新的声音。就像我看到桌面上摆着的这本你们七月刊的封面,模特穿着Off-White的裙子。Off-White的创始人Virgil Abloh便是这个时代独特的声音,他十分懂得抓住时机,一击即中。不仅用一种略带讽刺的、幽默的方式回应着时尚,更难得的是这一切“调侃”与解 读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过人的才智和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

     AC:才智—这个词用得好。大家一提到Virgil的Off- White,可能会想到街头潮流、流行文化,但如果你关注他 的背景会发现,他接受过十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建筑相关 专业。有些人认为街头时尚只要理解街头就够了,但如何用 一种精准的方式将其呈现于众确实需要才智、知识与专业 的积累。AB:他的所作所为甚至有点像艺术实验,令我想起了Andy Warhol。如果Warhol仍在世的话,Virgil或许会登上Interview 杂志的封面。他们两人的共同点在于懂得如何 以一种全新的、自我的方式解读被大家视为平常的东西。

    AC:我发现不仅是媒体人,设计师的角色似乎也和策展人 类似,或者说,设计师也需要有“策展”的头脑。首先,一切都建立在开阔的视野之上 ,你需要眼观六路 ,知道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你也需要有远见。如果你是一个只会做衣服的设 计师,那你最终可能服务于像Virgil这样的人,他们有着明 确的视角,有着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想法,因为他们无时无刻 不关注着世界,关注着发生的一切,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养分,并将其转为己用。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Karl Lagerfeld。尽管他已经是Chanel这样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时装屋的领头羊了,但当你与他对话时你能明显 感觉到自己的捉襟见肘— 他了解的东西太多了。

    AB:Karl确实令人钦佩,他是永不回头的人,关注点永远着 眼于未来,着眼于下一件将要发生的大事。时尚和其所处的 时代紧密相关,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与当下文化千丝万缕的 联系定义着时尚。所以设计师必须参与其中,不论是艺术、 文化甚至政治等方面。比如当你在观看一件50年代的衣 服时,这件衣服所承载的所有它所处时代的文化记忆就会 被提取出来,没有比此刻更能感受到时尚与时代之间的关 联的了。这也是时尚的力量所在。当今这么多的艺术家都渴望与时装设计师合作,正是因为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这股力量—它民主、深入人心,对当下的种种给出快速且及时的 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孤军奋战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时装的载体在于身体,因此它可以传递关于个体的性别与 种族等等看似严肃的社会话题。所以时尚对于艺术家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 

    AC:身处行业之中这么多年,现在你见到年轻的新设计师 时,会通过作品迅速对他们产生一个判断吗?

    AB:我想更多的还是在亲身交谈中感受并理解他们的设计 哲学。就像你刚刚介绍给我的那些新生代设计师一样。处于事业初期,此时的他们十分乐观,想法也非常纯粹,在交谈 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质朴的真诚。他们并没有聊商业图景、销 售状况或品牌构建相关的话题,而是一心扑在设计理念与 产品的研发之上。这非常打动人。因为对我来说,原创性太 重要了,正是与众不同的想法与方法才能使设计师脱颖而出。从策展人的角度,当我回顾时装史时,我会集中关注那 些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时尚面貌的人,有的人通过卓越的 技法,有的人通过前卫的理念。而在这两个极端,一边我们 有Azzedine Alaïa,他不断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另一边有 川久保玲,她的先锋性无人能敌。

    AC: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有趣的展览选题。说到你策划的展 览,2015年的“中国:镜花水月”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 以西方视角呈现中国文化。展览本身非常令人惊艳,但在国 内难免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文化既为设计师们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时如何诠释与呈现也是一个十分微 妙的问题。

    AB:我其实并不排斥围绕展览所产生的那些争议,就像我 认为杂志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推动性,鼓励读者发声,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觉得你也在做一样的事情,你 在改变人们对于时尚的看法。

    AC : 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了解 周遭世界的情况下反观自己才能最为精准直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些新生代 设计师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年纪轻轻,在国外接受教育后回 到中国,获得了开阔的视野。他 们因此更为自信、熟练且自然 地将中国元素融汇于自己的设 计美学当中。而他们选择在自己的设计中呈现中国元素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的身份所强制, 而是真正发自内心认为这是酷 的,是打动人的。而在五年或十年前,情况并不如此,那时中西方风格间还存在着一个僵硬 的割裂。

    AB:“自信”也是我想强调的。我在这些年轻的中国设计师 身上看到了一种难得的自在与笃定。和那位刚发布了第一 个系列的设计师(尹经纬)的谈话便给我了很多启发:他谈到了“性别流动”(gender fluidity ) 这个话题 , 讲到在自己的毕业展时,曾将不同性别、身型的模特送上T台等......我认为这是非常有趣的,因为他意识到了将设计放入社会语境的重要性,抓住了当下的时代精神,不再畏畏缩缩地将目 光局限于一针一线之上。

    AC:现在这拨年轻的设计师用非常现代、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与内在精神。

   AB:不仅如此,这些中国新生代设计师们所体现的多样性 也令人印象深刻。今天见到的这十几位设计师每个都如此 不同,各有各的风格与方法,在每一个人身上我都能看到原 创性和独特性。这也是“自信”的体现— 可以大胆向世界 宣称自己是谁。AC:是的,当深入交谈时,你能感受到他们在做自己,而不 是在模仿任何人。尽管他们那么新,那么年轻,还处于摸索 阶段。但上一辈人身上那种文化上的“安全感缺失”已经消 失了。这些孩子去过那么多地方,看了无数个展览,接受了最 顶尖的教育,带着这么多难忘的经历、优越的条件,他们回 到了中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中国文化。此时,中国文化 不再是负担,不再是必须强加于设计之上来证明自己身份 的符号,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精神。 

 

 

转载声明

本内容系VOGUE时尚网原创或经官方授权编译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或方法转载或使用,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将本文分享到

更多相关网站内容

关注官方微信
VOGUE VIP专享
开启互动之旅

将文章:8月主编卷首语
喜欢到个人空间我的喜欢中。

喜欢理由:

喜欢成功

经验: +2 , 金币 +2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

已经喜欢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