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消失的她,其实从未消失
movie 电影

消失的她,其实从未消失

《消失的她》

我们究竟要追逐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前段时间“萧敬腾求婚林有慧”的消息一举引爆热搜,“14岁年龄差的姐弟恋”成为热议的话题,在男方晒出的求婚成功照上,两人亲昵且甜蜜,不见岁月有丝毫偏颇。

他们相伴16年,早已成了彼此最重要的人,直到那天她回答了最重要的三个字、直到他说出“现在,我拥有了爱情,一个完整的爱情”,这一场长跑终于有了结局。

当天到场见证的贾静雯与丈夫修杰楷相差8岁,从婚姻不被看好到现在拥有一家五口的圆满;周杰伦与妻子昆凌相差14岁,盛大的婚礼和低调却幸福的婚后生活也不用多说。

年龄只是数字而已。或许近两年被提及太多,当其以一种“年龄差”的说法出现在伴侣关系中时,似乎也带着某种约定俗成的“理想状态”——亲密关系中,我们熟见男性以比女性更年长的形式进入婚姻,而这样的搭配也陆续被几代人接受了。

不过,一种截然相反的选择趋势如今正在兴起,当意识到依赖于年龄的任何浪漫界限都不再是一种界限后,更多人决定在世俗之外“冒险”—— 近20年间,“男小女大”的婚姻从13.32%上升到了40.13%,显然,所谓的符合大众社会理想的“亲密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

《爱情而已》剧照

我们该如何描述一种符合大众社会理想的“亲密关系”?“男大女小”、“男主外,女主内”的婚恋模式尤为常见,“奉献和不索取”的精神也似乎依然在被歌颂着,“趁年轻”的社会时钟依然在摇摆着,影响着绝大多数人,对于为大众期待的标准我们早已心中有数,只是,这番标准的背后是否依然符合我们对于理想“亲密关系”的定义,则很难定夺。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照

不过在广义的亲密关系中,如果按难易程度把可以被颠覆的对象排序,或许年龄将排在首位。从“男大女小”的传统模式中脱离,女性以同龄者甚而年长者的身份进入,转换或抛却“被照顾者”的角色,依旧举案齐眉,依旧相濡以沫,还“亲密”以本质,是性别平等与彼此尊重。

《志明与春娇》剧照

从恋爱到婚姻,其实是亲密关系在递进,更年长的女性愿意携手伴侣踏入这一神圣殿堂,在更重大的意义层面上,是女性清醒的自知,更是自我颠覆。颠覆意味着进步,因而颠覆可以被颠覆的,也等同于主动去寻找可以进步的空间: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情感的共鸣和契合度、一起实现自我价值的伴侣……如此种种,其实不必区分性别,“亲密关系”是对男人女人都开放的坦途。

《山河故人》剧照

“不要因为一个人是男人或女人就对他(她)形成刻板印象,要承认这种刻板印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对的,但也有些人并不符合这个模型,应该允许他们做出选择,去过他们的生活,不要因为性别而将他们随意归类。”这是金斯伯格大法官关于“两性平等的婚姻”的观点,她承认刻板印象合理存在,但否定任何以偏概全的倾向。

金斯伯格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和维护,持续推动两性平等的实现。作为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她曾提供的伟大辩护,如今正逐渐深入人心,“男女平等的本质是女性的选择……女性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这对于女性的生活和尊严来说至关重要”。

活跃于法庭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俨然是理想的独立女性模样,手握大权、思路清晰,站在男性法官的对立面阐释异见时也从不示弱,她像狩猎的花豹,足够专注,也足够耐心。极其冷峻的头脑和女权主义者的身份,让鲁斯看起来会与幸福婚姻背道而驰,但事实上,她恰恰有着一段堪称“无可挑剔”的亲密关系,始于17岁,婚姻历时56年。

在2016年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中,鲁斯写道,“我的生活有一点运气,但没有什么能与我和马蒂·金斯伯格的婚姻相提并论,我甚至没有足够的语言来形容我那超级聪明、精力充沛、永远充满善意的配偶”。

同样的诚挚落在马蒂身上成了情真意切,最令人动容的,是在生命的尾端他写了一封信给妻子,字字恳切: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暂且不论父母、孩子还有他们的孩子。几乎从我们在康奈尔大学第一次相遇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欣赏和爱慕着你……我对你的爱不会减少半分。

鲁斯与马蒂之间维系一生的亲密,证明了确凿无疑地存在一种可能:女性的独立与自由意志和亲密关系并不相违背,甚而前者能为彼此构筑起坚固的精神堡垒,让女性对社会过高的期望脱敏,让男性更尊重勇气和智慧本身。

“进步是缓慢的,我们必须保持耐心。”鲁斯留给后世的话依旧简而有力,它激起的巨大涟漪正扩散在每一起不平等的诉讼中,也在每一段不够理想的亲密关系中。

知晓颠覆常规的事实、确认持续改善的可能,同时清楚地了解其价值所在,“亲密关系”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而言,都将回归最本质的定义——梁永安教授称之为“精神意义上的第二次出生”,更简洁的说法,是“自由意志”。

《爱在黎明破晓前》剧照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说法,是说年轻人需要逐步地认识世界,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而且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先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了解他者和环境都是有缺陷的,而且自我的完善也绝非朝向“完美”;然后再去认识众生,承认生命与生命间的参差,看见在男人与女人中间的确有一条鸿沟,无人能跨越,但可以被理解。只有在精神共鸣和共同理想中相爱,两个人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前段日子演员秦昊因《漫长的季节》而受到热议,为出演“彪子”这一角色前后增重又减重20斤,在所有议论归于平静后,他的妻子,比他年长9岁的伊能静才出面娓娓道来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原本以她的名气,在高涨的情绪中“推波助澜”不过一桩小事,但她选择了静待和尊重,仅用自己擅长的文字作为支持:“我看到秦先生表演的內核,不耍聪明的面对每一个角色,他将自己内在的质地分散在每个角色里,也让每个角色拥有了血肉清晰的生命力。”

“亲密关系”看似是在处理两个人的关系,亲密与否就决定着这段关系的存在和不存在,而一旦深入本质重新审视,它便成为一个人的事:始终找寻以快乐为原则的自我和寻觅意义的超我,与另一个人的相遇,是基于共同的自由意志携手共进。

《她》剧照

探索“爱“本身的旅程永无止境,我们如何在曝露的所有信息中抽丝剥茧、厘清头绪,决定着我们将以什么方式来爱人爱己。亲密往往是前提,辨认关系才是更重要的人生课题。

回到开篇的提问,我们究竟要追逐什么样的亲密关系?“照顾和被荫蔽”、“奉献和不索取”、“趁年轻”都不足够用以作答,也许,“不够理想的”,会是更理想的答案。

《心灵捕手》剧照

既然不存在一种完全符合大众社会理想的亲密关系,那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类“理想的女性”:她们有循规蹈矩的过去,内心也相信爱和奉献是同一株植物的花叶和向下生长的根系,但在与外界旷日持久的磨合中,她们逐渐懂得了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他者和持续变动中的世界相处?

《婚姻故事》剧照

没有人能否定这种可能性,或者说,“理想的女性”已存在于所有人的身体里。对女性而言,她们需要唤醒在历史中沉睡的自由意志,从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彻底脱身,先成为坚定的自己,然后再无忧且无畏地拥抱无间的亲密;对男性而言,“理想的女性”同样存在,但并非外化的性别,而是内在的善和理解,其实男性也长久地深受困扰却难以表达,他们被社会寄予的过高期望和沉重的家庭负担被视为理所当然,有时候生活的嘉奖也如同苛责。

《爱在日落黄昏时》剧照

讨论“亲密关系”的过程正慢慢收窄为梳理自我的过程,教会我们面对坦诚的自己,其好似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在看向与他人关系之时,也照出了自己真实的模样,从此我们再说起“亲密”,它真实的发音,会是“自己”。

编辑:Sienna Guo

撰文:Lori

设计:乐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