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美容    >    瘦身

沉迷于养生可能比想象中更不健康

作者:Laura Pitcher 编辑:yijie.zhang 时间:2020年5月25日
内容来源:VOGUE时尚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图片库   

文章导读

我们现在都希望拥有健康。但是,当追求健康的美好愿望变成不健康的痴迷时会发生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将揭示把自己变成“养生实验项目”的隐患(以及如何避开这些坑)

疫情期间,你浏览过社交媒体上那些精心摆拍的日程安排表吗?你不是一个人。每个自卖自夸的养生大神或网红的日程表都大同小异,它们之间的共识是:在隔离期间,通过早起、运动、健康饮食,沉浸在某种创造性的专注之中,就能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在当下的全球卫生危机中,生活的“新常态”仍不明朗,但许多人开始深入探索一个司空见惯的领域:养生。

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最基本的是要做到身心健康的平衡。这个概念中的许多要素——例如:注重睡眠、冥想、饮食、瑜伽和自然疗法——并不是新发明,而是来自各种文化的实践。这些实践经过自带光环的生活方式品牌(如GwynethPaltrow的商业帝国Goop)重新包装,出现在你我面前 。

1979年,美国新闻记者、《60分钟》主持人Dan Rather在聊起养生话题时说道:“这可不是个每天能听到的词。”四十年后,它已成为我们常规词汇的一部分。世卫组织估计,2018年全球养生市场的价值高达4.5万亿美元,意味着养生经济的规模超过了全球卫生经济总值7.3万亿美元的一半以上。然而,这种对正能量的关注并没有带来整体上的情绪提升: Gallup2019年的报告 显示,负面的养生体验达到了创纪录水平。

尽力控制一切

斯德哥尔摩大学副教授、《The Wellness Syndrome(养生综合症)》的合著者Carl Cederström认为,对养生的痴迷,是我们为应对社交距离造成的孤独感所做的奇怪准备。通过用“专家建议”来塑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自我为中心的养生之道诱使我们用一种狭隘的态度去控制各种日常行为。Cederström说:“你不仅将自己视为商品,还视为一个实验项目。”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例子可能是“你缺的不是时间,是自律”,这句口号顶着激励人的幌子,在社交媒体上大肆传播。

控制日程安排的欲望,也许能在动荡不安的时期给人带来安心的秩序感,但它也可能加剧诸如骨质疏松症之类的疾病和对健康食品的痴迷。Cederström希望新冠疫情能让我们在养生的迷途中悬崖勒马。“这将对那些仍然追求完美健康的人敲响警钟。”他对《Vogue》说道,“我们可以呆在家里,规律作息,把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将Instagram上的完美身材作为目标努力健身,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最近掀起的反养生浪潮,以及“效率至上”带来的精神压力都证明此言不虚。当TheBalanced Blonde博主Jordan Younger参加为期14天的“水断食”,并鼓励她的粉丝“关注内心”,女演员、激进主义者Jameela Jamil提醒我们“ 疫情之下,我们不需要减肥,活下去才是王道。”Twitter上,人们对养生的反感情绪高涨,纷纷创作搞笑表情包,调侃那些封锁期间推崇正能量的生活方式博主们。同时,关于疫情让人没心情养生,作家Sophie Kemp的话更让人感同身受:“当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崩塌,‘养生’让人觉得自己无异于行尸走肉。”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很难集体转变。 《养生综合症》的另一位合著者、伦敦组织行为学教授André Spicer指出,我们对养生的看法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助长了另一种观点,即那些不参与养生实践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低人一等”。他说:“那些以养生综合症的标准来说未能照顾好自己的人,会遭到批判,被妖魔化为懒惰或意志薄弱。”尽管研究证明,许多养生成功的物理指标(例如身材苗条)与实际的健康无关,但这种批判行为仍然十分泛滥。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健康的苗条人群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健康的超重人群的两倍。

当养生迈入危险领域 

这种扭曲的健康观,以及对那些“不健康”者的歧视,也许是养生最危险的地方,因为这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实际的影响——根据2015年的一项研究,感受到歧视的肥胖者与没有感受到歧视的肥胖者相比,寿命更短。

Spicer说,养生的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鼓吹“通过‘正向思考’,你可以实现任何梦想。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将此形容为“心理学上一种极富争议的行为”,这种思维过程会让人感到更加难过,并关闭自己的心门。除了滋长自我厌恶之外,它还会造成本末倒置。就像我们在疫情之下大谈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或者病毒如何严重影响到有色人群——好像这些不幸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许多以养生之名推销给我们的常见操作都是有益的,例如学会感恩、运动、健康饮食和冥想,但养生强迫症却弊大于利。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LaurieSantos在她颇受欢迎的《幸福课(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course)》上提供了许多经过实践和科学证明的步骤,帮助我们提高幸福感。其中包括珍惜当下、行小善、注重人际关系,这些方法都已得到科学的支持。她的课与一般的养生宣传语的区别在于,用科学说话,并且推崇“善待自己”的观念。“不贬低自己,像婴儿学步那样实践,是我教授的核心内容。”她说,“Instagram上很多养生内容让人觉得带有表演性质,简直就像在互相攀比。科学表明,这种社会比较会让我们心情更糟,而不是更好。”

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带走了许多宝贵的生命,很多人连基本的医疗保健都没有,而耗时费力的养生之道却让我们在个人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加剧关于健康的偏见,最终把我们推向不快乐的恶性循环。Santos为我们指出了另一条路:通过专注于他人,专注于当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并满足最基本的社交需求——2米以上的距离也阻挡不了我们渴望交流的心。

致编辑:格式h2


将本文分享到

你可能还会喜欢

更多相关网站内容

关注官方微信
VOGUE VIP专享
开启互动之旅

将文章:沉迷于养生可能比想象中更不健康
喜欢到个人空间我的喜欢中。

喜欢理由:

喜欢成功

经验: +2 , 金币 +2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

已经喜欢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