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时尚不是浮光掠影 这些可以传世的美
Industry 时尚圈

时尚不是浮光掠影 这些可以传世的美

时尚岂止浮光掠影。真正的天才设计、震撼与美,可以传世。时装博大精深,意象迷人回响,来自伦敦、纽约本年度最精彩的两大时装艺术展,静静展示着这份经久不息的魅力。如果你恰好去这两个城市,不要错过这两个时尚圈的顶级展览;如果你不去,就在这里一起领略时尚最瑰丽的美。

“Romantic Gothic”展厅的效果图细节。

五年前,“鬼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在伦敦的寓所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40岁生命,时装界永久性地失去了一颗最闪耀的星。五年之后,人们对他的想念从未停止,伦敦Victoria& Albert博物馆自今年3月到7月展出“Alexander McQueen:Savage Beauty野性之美”。在这位设计师的家乡,展出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向伦敦骄子McQueen致敬。 “我的心在这儿,我的灵感也来自这里。”AlexanderMcQueen曾说道。

展览刚一开票便被抢购一空。McQueen那些充满创意的时装秀,被这个行业誉为是“当今世上最吸引入胜的时装表演”;标志性的“骷髅”造型,是时尚界无法撼动的表达符号。这次名为“野性之美”的展览向人们揭示McQueen那些极具震撼的戏剧化设计究竟出自怎样一颗充满了愤怒、矛盾、不安和阴暗的心灵。


天才的叛逆 酷爱惊悚题材

McQueen的圣马丁毕业系列以19世纪伦敦著名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为灵感。


受Hitchcock系列电影影响,设计师对惊悚题材尤为衷爱。这件黑色夹克来自McQueen取名为“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的圣马丁毕业系列,以19世纪伦敦著名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为灵感,同时有着维多利亚时期轮廓(纤瘦的腰围、夸张的臀部)的设计。当中的红 色细节添加了几分血腥的危险感,用McQueen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每层肌肤下都藏有血丝”。

图:1992年,Alexander McQueen取名为“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的圣马丁毕业作品。右三的粉色大衣外套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闪光点。

图:粉红色丝绸大衣内镶有的人类毛发清晰可见。

开膛手杰克的受害者都是妓女,当时妓女们为了买一种发饰“Hair Lock”而售卖自己的头发。McQueen由此获得灵感,将发丝嵌入夹克内作为自己这个系列的签名标签。在创作的早期,他甚至用过自己的头发。 “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系列中这件粉色大衣外套是他设计上的第一个闪光点,在这件粉红色丝绸大衣内里就嵌有真人发丝。

骨子里的悲观 童年影子

McQueen从幼年到青年一直生活在一座简陋的小阁楼里。观察窗外肆意盘旋的成群鸟类千奇百态的飞翔或栖息姿态则成为幼小的Lee每天最大的乐趣。因此后期的时装系列中,McQueen对鸟类形象的迷恋也便可被看做是这童年印记的一次又一次再现。

图:装饰着施华洛世奇宝石的鸟巢形头饰。来自与Philip Treacy 和Shaun Leane 合作的秀场造型 “Widows of Culloden”Alexander McQueen 2006秋冬系列

图:饰有鸟图案的夹克设计来自名为“The Birds”的1995年春夏系列,反映着McQueen个人对于鸟的热爱。

受母亲的影响(其母亲是位业余的家系学者),McQueen始终痴迷于历史。而父亲Ronald的出生地苏格兰Skye岛(McQueen的骨灰也安葬于此岛),又让他与苏格兰结下不解之缘。“我会受历史中的女性启发……比如(法国艳后)Marie Antoinette,那些注定不得善终的人。”。在他眼中古代事物比当下事物更具魄力和刺激性。

图: 具有争议的1995年“Highland Rape” 秋冬系列令McQueen这位小众的前卫设计师一举成名。很多人认为Alexander McQueen1995秋冬“Highland Rape”系列灵感来自被强暴的女性,其实灵感是来自“英国侵略苏格兰”这段历史。

图: 从第一个系列起,McQueen就一直深爱着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在那个社会,穿着的规矩非常严谨,无论近亲或远亲去世,都要穿很长时间的丧服以示敬畏, 所以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穿黑色服饰。丧服从全黑的“Full Mourning”开始,过几个月便可开始穿“Half Colours”(注入一点色彩的设计)。同样来自“Dante”系列的设计,则运用了当时处于“半丧”阶段的女性会身着的浅紫色为灵感。

图中:年轻时的McQueen曾在给话剧院提供历史性服饰的公司Berman’s &Nathan’s打过工。这段经历给他后来的设计注入了一种历史性与戏剧化的成分。中间这件金色刺绣的黑色大衣设计来自1996年“Dante”秋 冬系列,是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一帮名为“Les Incroyables”、身着花俏装扮的年轻男孩们为灵感。

1998年“Joan”系列里一件饰有亮片的上衣上面印了一张俄国末代王朝的罗曼诺夫皇帝子女的照片。灰色的色调和散发着微光的质地给予它一种幽灵的特质。McQueen当时因运用这些被皇权交替而谋害的孩子们的肖像而备受大众指责。


黑暗浪漫 诗意哥特风

许多人认为Alexander McQueen的作品常常带有很强势的侵略性,但他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依然属于浪漫,一种呈现黑暗的浪漫。McQueen的作品很大一部分灵感源自 19世纪,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风,主体风格有点像Edgar Allan Poe小说中的恐怖与浪漫,但McQueen则用生存和死亡、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形式来呈现。

图:这件由漆黑的鸭毛制成的鸿衣羽裳意味着死亡,也是这位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的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探索的另一大主题。他曾说:“正视死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它是人生的一部分。”(图中服饰来自2009年秋冬“The Horn of Plenty”系列。


大自然的原始野性感也是McQueen设计的一大主题。他想要通过对原始生物的轮廓来改变人们着装的外观。他参考了很多非洲部落的穿衣习惯,并运用各种“原 始”材料——马毛、珠子、泥巴,用自己的方式将其展示在服装设计中。McQueen不断探索现代与原始、文化与野蛮之间的张力。“动物很令我着迷,”他说 道,“因为你在当中可以寻找到一种与做爱一样的力量、动力与恐惧。”

图:运用珠子制作、以西非 Yoruba部落为灵感的裙装,来自2000年“Eshu”系列

肩膀上饰有鳄鱼头的背心式夹克,出自1997年“It’s a Jungle Out There”秋冬系列。


细节之美 巧夺天工

欣赏完大师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大体风格后,别忘了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其细节。McQueen设计的亮点也在于他对材料的运用和精湛的工艺,堪称无懈可击的细节之美真的会令你震撼。

图:来自2007年“Sarabande”春夏系列的这件礼服,是用真花和假花一起制作的。“我用花朵是因为它们会残败,有时我的性情充满黑暗的浪漫 感。”McQueen解释道。繁复的做工导致员工们直到出场前一分钟都还在粘贴花朵,不过随着模特在秀场上的走动,那些花儿开始纷纷坠落,反而制造出一种 落花缤纷的美景。

图: 来自2000年 “Eshu”系列的设计运用了珠子刺绣和马毛的材质,将两个本来很难结合的材质衔接得完美无瑕。


McQueen 的过人之处不仅是非凡的才华,他还很能察觉到其他人的创意力。他与制帽师Philip Treacy、珠宝设计师Shaun Leane和银匠Sara Harmarnee等配饰设计师的密切合作碰撞出了这些神奇的设计。大部分单品会在展览中央的“多宝屋”(Cabinet ofCuriosities)里展出,很多搭配服饰的鞋履也值得去关注一下。

图: (左起顺时针)饰有羽毛的头饰是Philip Treacy为McQueen2006年秋冬系列制作的;富有亚洲风情的鞋履来自2006年早秋系列。“外星人”鞋履来自2010年“Plato’s Atlantis”春夏系列;Philip Treacy合作设计的蝴蝶帽饰由火鸡羽毛手工绘制。


行为艺术般的秀场重现

“如果观众离开我的秀时没有任何反应,我会觉得没有任何意 义。”McQueen曾说道。因此超凡脱俗的秀场效果也是展示McQueen惊人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除了再现“Widows of Culloden”时装秀上Kate Moss演绎的幻象全息投影以外,2001年“Voss”春夏时装秀中的演出道具反光镜箱也大有看头。


2001年“Voss”秀场在展览中的小型呈现。

“Voss”秀场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开场前,观众只能看到一面镜子,但开场后,视角转变了,外层的镜面变成透明的玻璃,观众能够看到里面,但里面 的模特却只能看到一面镜子,于是旁若无人地摆起了吓人的姿势,犹如关在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一般。“我想捕捉一些传统上并无美感的东西,演绎‘美源自内心’的 感觉”McQueen曾这样诠释。


展览名称:Alexander McQueen: 野性之美
展览时间:2015年3月14日至2015年8月2日
展览地点:伦敦Victoria & Albert博物馆

相关链接:http://www.vogue.co.uk/news/2015/03/12/alexander-mcqueen-va-savage-beauty-preview-pictures-inside

//www.ezpick3.com/fashion/suzy-menkes/news_14423a84662a9882.html 


东方文化与电影的创想——中国:镜花水月纽约展

除了在伦敦的Alexander McQueen回顾展,即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 “中国:镜花水月”展览也同样令人屏息而待。这个以“中国”为主题的时装艺术展览,旨在诠释几个世纪以来,神秘、凝粹的东方文化与电影催生的艺术创作与想 象。整个展览将呈现130余件高级时装和成衣作品,并与中国服饰、书画、瓷器以及包括电影等艺术作品对照展陈,呈现中国意象的迷人回响。

今年初曾率先在故宫建福宫展出的Tom Ford设计的Yves Saint Laurent 2004秋冬系列晚装,是受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时所穿龙袍启发而创作。


中国“国粹”的西式演绎

从16世纪开始,西方世界就一直对东方神秘未知的纹理和图案心生向往,时装设计师也从中得到无限灵感,从Paul Poiret到Christian Dior,从Tom Ford到Roberto Cavalli,他们的设计中不乏由中式意象所延展开的幻想、浪漫和怀旧情怀。

从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清拓本《肚痛帖》 (上) 中获得灵感, Christian Dior迪奥先生在1951年设计了“Quiproquo”鸡尾酒裙 (下)。


受清晚期大红缂丝彩绘八团蟒袍(上)启发由Tom Ford于2004年设计创作的Yves Saint Laurent礼服(下)。




从明代青花瓷器获取灵感和启发(上),由Roberto Cavalli设计的中国瓷器纹饰礼服(下),出自Roberto Cavalli 2005秋冬系列。

深爱大红色的设计师Valentino也从中国清晚期的大红盘金绣蟒袍(上)涉取灵感,由此创作了出这条红色晚装(出自Valentino “Shanghai” 系列,2013)。


华语电影与中式时装的一脉相承

从邀请王家卫导演担任展览艺术总监到展出黄柳霜演出的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不难看出电影艺术在本次展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电影与西方时装的如影随形,也揭示了电影在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的中国龙图像在电影《龙女》(1931年)和Ralph Lauren 2005秋冬晚装系列中的不同呈现。

身穿大红旗袍的苏丽珍(张曼玉饰)是那么温柔婉约(上),而由怪才John Galliano设计的旗袍(出自Dior 1997秋冬系列)却多了几分性感与妩媚(下)。

身为男性的皇帝才配拥有的黄色龙袍,经Tom Ford之手,竟也能变成高贵的女性晚礼服。Tom Ford一生都在追求的女性性感也在那精准修身的剪裁中清晰流露。电影《末代皇帝》剧照(1987年)(上);受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 登基时(1908)所穿龙袍启发而创作的Yves Saint Laurent礼服(由Tom Ford于2004年设计)。


展览名称: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国:镜花水月)

展览时间:2015年5月7日至2015年8月16日

展览地点: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一览西方设计大师精品的“一瞥惊艳——19-20世纪西方服饰精品展”

Chanel、ChristianDior、Balenciaga、Givenchy、 Balmain、Lanvin等世界著名时装屋的西方古董服饰展如今正在中国杭州丝绸博物馆火热进行中。名为“一瞥惊艳——19—20世纪西方服饰精品展”展出了200余件西方服装史中各个时期的典型服饰,约有半数展品出自全球著名时装屋。即使不出国门,也能在这里领略世界级时装大师的风采,尽情享受时装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夸张浪漫的19世纪

“浪漫主义”风格在19世纪极为流行。那时期的人们偏爱病态的细腰和丰满的臀部,因此束身胸衣和裙撑臀垫应运而生。宽大的肩幅、纤细的腰身和鼓膨的裙摆使得服装的整体造型成为X 型。宽肩效果主要通过膨大袖形来达到,当时的袖子造型丰富,羊腿袖和泡泡袖非常流行。

极具浪漫风情的红色泡泡袖上衣(出自1825-1840时期)

来自1870 年至1885年间裙装,为了强调翘起的臀部,除了裙撑以外,裙摆后部常常装饰有垂褶、花边和蝴蝶结。

解放女性,时装设计师的涌现

低腰H型连衣裙

20世纪10至30年代,女性开始从紧身胸衣的桎梏中挣脱出来,波波头和低腰H型连衣裙开始流行。Coco Chanel、Madeleine Vionnet、Jeanne Lanvin、Schiaparelli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逐渐涌现。

由设计师John Galliano在1999年设计的套装

“二战”后流行的套装,这一时期衣服的肩膀很宽,有点男性化和军装风。由设计师John Galliano在1999年设计的套装,由钉珠上衣和粉色半裙组成。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于著名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John Galliano十分精通服装史。令他声名大噪的首个系列就是以法国大革命为灵感。他的设计一向被认为富于创意且充满戏剧性。事实上,他痴迷于历史服装,时常游走于古着店以寻求新系列的灵感。

20世纪40至50年代,二战中的朴素风格和二战后的高级时装回归形成鲜明对比,ChristianDior的“New Look”引领新风貌;20世纪60年代,包括André Courrèges、Pierre Cardin以及Yves Saint Laurent在内的设计师开始吸收街头青年的着装元素,迷你裙红极一时;20世纪70至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设计力量和时装产业的兴起,时装风格更加多元化。

服装细节 展现精湛手工艺

对设计师而言,服饰的制作不仅在于布料的运用,巧夺天工的精美细节也是展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创意和精湛手艺不可忽视的部分。


这件黑色礼服(左)出自Dior高级定制(1954 年秋冬系列),它是由Christian Dior本人指导及设计的绝美范例。裙子由细纱构成,云般轻盈,黑色丝绒蝴蝶结在前方排列而下,领口线条起伏优美,腰部纤细,钟形裙子饱满而漂亮。而这件来自Balmain的金色礼服(右)由泡泡纱底和数百颗手工缝制的绿松石和小珍珠制成,穿着时流光溢彩。

设计师Pierre Balmain是法国时装设计师,建立的时装屋引领了战后的时尚。他的服装以精致和优雅知名,他将服装称为“移动的建筑”。Balmain时装屋在 1945 年开业。他的第一次发布会作品被刊布在《时尚》杂志上,并得到了“漂亮衣服,你值得拥有”的赞誉。Balmain曾为很多明星如Katharine Hepburn等设计服装。

不同角度 了解中西方审美

为了满足那些意犹未尽的时尚爱好者,除了“一瞥惊艳——19—20世纪西方服饰精品展”以外,还有“浮光纱影——早期世博会上的纺织品”和“西方时装资料展”也都在这里开展。

“西方时装资料展”展出包括《Vogue》在内的时尚杂志的珍贵早期刊本,而“浮光纱影”则展出晚清时期的纺织品。

在“西方时装资料展”中展出的《Vogue》杂志。在美国被称为“时尚圣经”的《Vogue》,诞生于1892年,是世界上第一本用彩色摄影表现时装作品的杂志,它在全球各地被设计师、作家和艺术家推崇为风格与时尚的权威,推动了全球时尚产业的发展。


McQueen:野性之美展览
McQueen:野性之美展细节(上)
McQueen:野性之美展细节(中)
McQueen:野性之美展细节(下)
中国:镜花水月展览
一览西方设计大师精品的“一瞥惊艳——19-20世纪西方服饰精品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