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如何以时尚文化,回应海洋环境问题?
Industry 时尚圈

如何以时尚文化,回应海洋环境问题?

根据联合国数据库的资料,艺术家与摄影师共创出反映海洋环境状况的作品。

按照联合国海洋污染统计数据:5.7%、45%、70%等,摄影师将艺术家Stanislava的作品“Ghost Net”系列的网状结构光影以不同比例覆盖在水中。

在“人类靠摹仿自然来进行艺术创作”之说盛行千百年后,英国画家乔舒亚·雷诺兹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艺术使自然更完美。艺术见证人群、生物、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被他们启发。

VOGUE长期关注自然议题,本次与当代艺术家Stanislava Pinchuk的合作,聚焦于海洋。自由、肆意、多变,大海示范了一种神秘、未知的美学。这次共创结合事实数据、生态研究,以时尚和艺术为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环境问题。

出生于1988年的Stanislava擅长多种媒介的创作,尤其是数据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艺术家在接到命题后开始思索,如何使用视觉语言恰当地描述水文生态的状态?

海洋长期遭受不可逆的塑料污染,从联合国的数据资料来看,污染造成的影响是可量化的,比如,5.7%的渔网最终都丢失在海上;濒临灭绝的物种名录上,45%的海洋哺乳动物在遭受捕鱼工具的影响;公海中70%的大型漂浮塑料碎片与人类捕捉有关,等等。柔软、空洞的渔网成为了破环海洋系统稳定性的利刃。

Stanislava将创作对象对准了“消失的网”(Ghost fishing net),即所有被抛弃或遗落的捕鱼网,它们隐入海洋,却没有真正消失。“地球水系统中的漂浮物影响着与我们共存的各种生物。海洋中丢失、破损的大型渔网,漂过各个海域,短时间不会降解,在海洋生物途经的水道上将它们紧紧缠绕,或者钩挂在垃圾上,”她表示,“规模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艺术家与摄影师配合制作出这组图像,利用投影下的明暗差异,按照前文提到的联合国统计数据:5.7%、45%、70%等,将网状结构的光影成比例地覆盖在水中,暗压压地罩在水面。数据可视化后,抽象、生硬的数字,变得易于共情。“我设想投影本身也是幽灵,像是水面上的幻影一样。” Stanislava告诉我们,每个图像文件都以它代表的数据百分比命名。

这组图传达出模糊、诗意的视觉感知,似乎隐喻着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本身的偶然性,让人联想到先锋艺术家 John Cage强调的“Chance Operation(偶发行动)”,在放松、不干预的状态中完成艺术创作。

捕鱼网本就是杀手一样的存在,在失去人为控制后,又成为隐形的污染源。艺术家和摄影师含蓄地展现出,看似平稳的水生态圈正暗藏着危机。

“通常,我的工作与绘制地图相关。在地形的演变过程中,土地见证着这个地方曾发生过什么。但加入这个项目后,我意识到,对水系统的研究更能帮助我们找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整体解决方案。一条河,流经许多相邻的国家;一股洋流,会将某些物质从一个国家带到遥远的另一国度。这种紧密的联结,使得保护水生态环境必然是多国共同承担的责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将对“水”的保护列在第14条。海水的温度变化、洋流和海洋生物,驱动着全球生态系统。

“利用脚手架和灯光投射,让我能以艺术家和规划师的双重身份完成一件大规模的作品,同时又不浪费任何实体材料;并且通过远程沟通,让摄影师团队来完成,这意味着我不必坐飞机,甚至不必把素材漂洋过海运送到指定地点。”艺术家透露,创作过程也可以更为环保,遵循可持续的方法论。

去年夏天,Stanislava在科索沃的米特罗维察河里完成了一项大型建筑艺术品。这条河流表面上将城市分隔为两部分,实际却将城市连接在一起。“我用金属脚手架打造了一个巨大的临时水上游乐场,让人们在水中尽情嬉戏。”Stanislava特别注重确保这个装置不会对河流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她精心设计,以便在拆除后,脚手架还可以被重复利用于其他建筑工地。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这个装置建筑最终成为河流中大量垃圾的聚集地。“虽然也有想过会有一两件漂浮的垃圾卡在那里,但实际情况远超我的预期,甚至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困扰。” 因此,在搭建的两个星期里,每天一大早,她都会花一小时时间,亲自下水清理垃圾。这个经历帮助Stanislava以全新的直观视角考察了水中的塑料垃圾,以及艺术与城市居民的互动。

共情,是艺术家的天赋和能力。对弱势群体、匮乏资源的关注,结合对自然材料的敏锐运用,形成了Stanislava独特的创作语言。不过,她绝不享受一成不变或标签化,“每次创作时,我会就特定灵感选择特定媒介。可以是拍一部电影,做大理石雕塑,或一系列的图画,抑或是建筑作品。我喜欢的工作状态,不仅想法是新的,媒介也要是。”

她沉迷于通过土地和水构建的记忆形态,并一直在思考:对于一个试图面向未来却又被过去困扰的人来说,记忆意味着什么?空旷的空间又能带来怎样的体验?它如何成为一座纪念雕塑或者反纪念雕塑,用于承载过去的事物?这些元素成为串联她作品的核心。

艺术家对各类环境现象进行挪用,以更具视觉力量的方式传播,目的无非是进行市场教育——尽管多数人都意识到了岌岌可危的气候、水土生态问题,但似乎又不会在具体的生活里为此牺牲掉便利。如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艺术家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去重复和强调环保的紧迫性,叫好低碳、可持续理念的生活方式(比如都市骑行,或是选择可降解的材料),总是有效的。而时尚和艺术,从来都是最具号召力的文化表达。比如,一组照片会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找回“消失的网”。

摄影:雷文晴骜REVEN LEI

造型:方久

编辑:孙菁Vivienne Sun

视觉创意:Stanislava Pinchuk

创意编辑:Vicki Liang

模特:谷雪

制作:王珏 Julie Wang

化妆:Taka Lam

发型:韩彬

美术:Lychee

执行制作:Color Yan

技术协助:谢淼崴

摄影助理:青木

造型助理:江堅定、林从

器材提供:Studio Spot

采访&编辑:Maya M

设计:晓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