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刘雅瑟主演《好奇的不是猫》:你的身体是一个世界
movie 电影

刘雅瑟主演《好奇的不是猫》:你的身体是一个世界

生生不息,风起潮涌。

意外来到身体里的宝宝,那么小,又那么大。它带来未知的恐惧,也带来期待中的幸福。女性的肉身是一个世界,生生不息,风起潮涌。去接受自己,感受自己,爱上自己。

好奇的不是猫

CURIOSITY AND THE CAT

请替换视频素材

A FILM BY

涂琳

STARRING

刘雅瑟

拼色毛衣 Bottega Veneta

红色针织半裙 Samuel Guì Yang

黑色皮质长靴 Cplus Series

蝴蝶装饰项链 Dries Van Noten

金色百合耳饰 Ooak

狭小的空间内,阿达坐在马桶上,低头看着什么,脸上充满了紧张。

心跳声骤然变快,直到变成“滴”的一声。她低头看向验孕棒 ,上面赫然是两道杠:已孕。

蓝色披肩式开衫 Yirantian

鹅黄色粗针吊带裙 Nume

手机架在桌子上,阿达边和闺蜜打电话,边在本子上无聊地涂涂抹抹,画着一只猫。闺蜜的背景音里传来小婴孩的哭声。阿达又给猫画了一只手,抓着一条鱼。

丈夫:要是女孩,你就带她画画,让宝宝跟妈妈画得一样棒,好不好?

阿达:她要是把画笔乱扔怎么办?把篮球当足球踢怎么办?

拼色毛衣 Bottega Veneta

红色针织半裙 Samuel Guì Yang

黑色皮质长靴 Cplus Series

蝴蝶装饰项链 Dries Van Noten

金色百合耳饰 Ooak

砰。砰。砰。

一个闷闷的拍窗户的声音,在黑夜里响起。画面浮现。起来上厕所的阿达走出卫生间,循着声音,来到窗边。

着窗帘,她感觉到落地窗外似乎有一块巨大的阴影。她把窗户拉开一人宽......只见窗外赫然是一只有整个窗户那么大的猫的眼睛,黄色的瞳孔中间是细细一线的瞳仁,正与她对视!阿达吓得尖叫一声,转身就跑。

湖蓝色绣花中式上装、湖蓝色工装长裤

均为M Essential

阿达等在窗边,等待着那家伙的到来。纱帘后面,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缓缓伸了出来。阿达赶紧拉开窗帘,尾巴又消失了。

紫色马海毛西装 Swaying

鹅黄色粗针吊带裙 Nume

阿达感觉到窗外的阴影,她抬起头,只见窗玻璃中间出现了一只巨猫的猫爪,摁在玻璃上,露出可爱的肉垫。阿达心中一道暖流流过。

粉色印花衬衫、长裙均为Yirantian

银色耳钉、银色戒指 均为Aboab

闷闷的拍窗声又响了起来。阿达连忙起身,向着窗户的方向走去,然而走到半路,她停住了,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肚子,意识到“砰”那个声音正来自她的肚子里。是她宝宝的胎动。阿达抬起头,欣慰又感动地笑了。

湖蓝色绣花中式上装、湖蓝色工装长裤 均为M Essential

银色戒指、银色耳钉 均为Aboab

/刘雅瑟:

小溪湍急/

这一次,演员刘雅瑟是《好奇的不是猫》中怀孕的阿达。在搭建的影棚中,她用自己的幻想演出了角色阿达的幻想。《智齿》之后,刘雅瑟的步调依然轻快,她在香港的楼宇缝隙里,在云南的小镇上,在横店,在阿拉善……与电影的缘分让她的旅程漫长,也让她更加走进自己的心灵角落。

撰文:闫夏

向上滑动阅览

巨猫与勇气

在涂琳导演的《好奇的不是猫》中,刘雅瑟是三十岁的阿达,生活在城市,已婚,待人温和,有一份插画师的工作。某一天,阿达发现自己怀孕了,便在各种情绪的交叠中踏上了一段新旅程。当然,与阿达同行的除了先生和好友,还有宝宝和那只会敲窗户的猫。刘雅瑟很喜欢故事中阿达的手隔着玻璃和巨猫的爪子相合那一幕。“这一刻代表了一种勇气,就像你勇敢去触碰了一个未知,而触碰产生了结果,它是美好的”。在刘雅瑟看来,尽管有奇幻色彩,也经由特效实现了一位新妈妈的幻想世界,这个故事还是很现实的:女性无法、也不需要逃脱自己的肉身。怀孕期间,身体变化,内心的欣喜、恐惧、不适和孤单,外部的职场挑战等都需要自己找到方法去应对。这些波动是鲜活的,又未必能被简单的喜怒哀乐翻译。导演涂琳很喜欢刘雅瑟出演阿达与老板对话时的状态,她抱着垃圾桶孕吐一番,而后抬头承诺完成工作没问题的样子略显搞笑,让这一幕也多了些酸酸的幽默感。在故事的最后,阿达与巨猫建立了连接,在自己的世界找到了片刻平静和治愈,而刘雅瑟也以无实物、独白的方式完成了对这种温馨情绪的传达。

片场一角,一只叫“妹妹”的小白狗从羽绒服里探出头,用黑豆一样的眼睛盯住正在表演的主人,安静专注得像一位剧组人员。刘雅瑟说自己并不是阿达这样的“都市中产职业女性”,无法对阿达在职场中经历的一切感同身受,但如果要在她的生活里寻找一只“巨猫”,寻找那个最初不确定、不知该如何担当、但后来成为陪伴自己和疗愈者的存在,那应该就是“妹妹”吧——她们一起度过了很多时间,难以言喻的陪伴与阿达、宝宝、巨猫间的关系形成了奇妙的呼应。这是刘雅瑟第一次出演短片,也是她第一次没有看回放的拍摄体验。“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是有一点迷茫的,也会没底,但是没关系,因为有导演在,也因为短片有时演的就是不确定和想象空间,这反而让我期待,也更觉得新奇。”

你相信光吗?

凭借《智齿》中的王桃获得金像奖影后之后,刘雅瑟多了很多杂志拍摄的工作。每次随刊采访,她都会被问到获奖为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变化。她的答案是:最近开始看时尚杂志了。一件曾经以为和自己不会有太大关系的事物进入了日常,学习就成为内在需求。她很好奇时尚摄影和她习惯的电影摄影到底有什么差别,所以每次工作时都会观察平面拍摄的用光。比起把角色中的、生活中的、时尚硬照中的自己自然捏合,刘雅瑟此刻还没完全习惯自己在杂志里的样子。看过的朋友对她说:“杂志上你还长得挺好看的嘛!”刘雅瑟就回:“你相信光吗?我是最相信光的人。”——在采访中,她偶尔也会用这种无厘头的方式回应问题,正如当问及影后之后,她给出的也是一些轻盈的有点幽默的答案。“我心态上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拿奖这件事情没有影响到我任何的选择”,刘雅瑟说,“它会给我带来一些机会,但是至少现在我发现是跟拍戏没关系的机会,拍电影还是角色为大,你适合这个角色,导演才会选择你。我不希望人家是因为我得了奖,拍了很多杂志才来找我,也不希望导演们觉得我拍了很多杂志,我现在就回不去了。”

聊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她说的“拍杂志”也是个小小的泛指,她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体系,话在思考后出口,依然能保持住简单直给不圆滑。刘雅瑟把自己心态上的平稳归功于她很早就“放弃要红”这件事。“放弃这个之后你会发现人生处处是美好,因为每个人见到你都是惊喜,别人是你的惊喜,你也是别人的惊喜。”得奖之后,除了“拍杂志”,她很快回到了自己的轨迹,继续拍戏。她说这是回归工作岗位,演员是一份工作,而她和大家一样,也是打工人一位。得奖带来的,或许是人们对这女孩历史的好奇。她少年成名,通过选秀比赛尝到过红的滋味,又因为想演戏,想离开那种被标签贴得密不透风的生活来到北京。经历的是很多等待和心境上的成长与磋磨,也是对随心而往,后果自负的领悟。在争取、失落、珍惜、尽力、得到而后被赞誉的过程里,正如“拍杂志”不只是拍杂志,刘雅瑟放下的“红”也不只是红而已。她说,真正放弃的其实是要强,是对自己的“你以前都可以,现在凭什么不行”的质问和厌恶。“当你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反而可能会有收获。”或许是好运气好机会,或许是对自己的喜欢。

神奇的表演

2023年,刘雅瑟的新电影《潜行》将要上映。刘德华、林家栋、彭于晏三位男主演正巧都是她已经合作过的。在这样搭配中,“我是可以不用带脑子去现场的。”——强大的对手演员能够激发出她的一切。这一次,和刘雅瑟对手戏最多是刘德华。“他不仅是一位演员,我觉得他就是巨星,是所有艺人值得学习的对象,我脑子里就只有华哥,没有别的。”刘雅瑟说,自己在片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摄像探头,目光时刻追,通过观察就能得到很多。

这样的兴奋劲头让人想起半年前,刘雅瑟在VOGUEfilm采访中聊起《智齿》剧组生活的状态。那时她说自己每天都在片场做小尾巴,追着导演问这问那。而这次,她变成了稍微沉稳一些的向日葵。在刘雅瑟看来,刘德华从影几十年,身上始终有一种高能量,就像太阳。而她不是,她有时很自我,有自己的情绪和空间,没办法照亮所有人,所以要努力向内出发,先照亮自己。在香港拍戏时,刘雅瑟遇到的很多电影人都能用强大的能量照亮她,这些能量也潜移默化进刘雅瑟对电影和表演的认知中。在她的经验中,表演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并没有哪条路一定通向最好状态,个中玄妙也学不到。“我觉得表演的每一个瞬间都有一部分未知,在现场的摸索中你才能得到这一部分,它是一个碰撞,是一个可能性加上又一个可能性。所以表演会有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表演的原因。”

其实,她也是在这样一次一次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的。“我时常是在不同的剧组,不同的角色里面发现原来我可以这样,原来我在镜头里是这个样子的,原来这一瞬间我的眼神演出来是代表那个意思,跟我想演的是不一样的东西。” 镜头就是这么令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有时想好这场戏怎么演,准备好状态,调整好眼神,自己也能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沉浸,但一切注入镜头后,产出的又是另外一种物质。在刘雅瑟看来,演员只是影像生成的复杂化学反应中的一环。所以,想说清楚的表演太难了。一切都在变化中,感受变化很重要,但那具体是什么?瞬间填满空白的未知量的是什么?“这些都是私密的东西,很难表达。”只是,明确可以做的是在脑中过一遍人物的一生。“剧本没有写,导演没有拍,你自己也得先把她的一生在梦里面过一遍,然后你会理解她的选择。”梦,是白日梦。刘雅瑟说有时在日常里,比如和朋友吃饭时,她脑子里会突然跳出角色的一些画面,于是悄悄开始另一个人的人生,朋友问她想什么呢,她是不会说的。

咱们人,有力量

在最近看的女性题材电影中,刘雅瑟最喜欢《三块广告牌》《暗处的女儿》和《无依之地》。三部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有一个共通之处——有力量。“其实就是有生命力吧”,刘雅瑟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激励我们普通女性,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她们都在实现不一样的自我价值,寻找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可以变得强大一点。”在《三块广告牌》中,母亲米尔德里德与威洛比正面对峙的场面让刘雅瑟印象深刻,“她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人’去做这件事的。”刘雅瑟在之前的采访中曾说,她喜欢《智齿》里的王桃,原因之一是因为王桃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挂穗的人。她是一个女孩,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刘雅瑟想,如果她是编剧,就会在写完一个男性主角之后,直接把他换成女性去演,就像《瞬息全宇宙》和《塔尔》。

尽管自认为谨慎内敛很多了,刘雅瑟还是会在微博为很多社会议题发声,其中一些也关于困境中的女性和需要被看到的女性诉求。除此外,她完全把微博当成自己的日记平台,记录每天,想说点说么就说点。在发言成本极高的今日互联网,刘雅瑟的执言和坦言也曾引起过评论区的辩论。她没有视而不见,如果发现自己的表达被曲解,她会去和网友讲道理。“可能很幼稚,但是这些幼稚也没什么不好,反正我发了我也不后悔,就像有的人跟我说,你别删掉!我就不删掉。”

县城记

采访时刘雅瑟刚刚杀青一部戏,从云南的某个县城回来。这一个月的拍摄,让她感觉回到了小时候拍第一部戏那段日子。前辈演员和同辈演员组成了一个朴实纯真的家庭,大家没人把自己当明星,都专注在创作里,在天气温柔的小城一起度过时光。从大城市的节奏中来到这里,刘雅瑟说“我感觉我是属于县城的。” 主要原因,除了这里的人们很热情、生活幸福感充足,还有在这儿可以从人身上找到舒展感。没有因为熬夜赶工积累的苦涩表情和晦暗脸色,没有会形变掉很多真实感受的焦虑,“家家户户都种花,都养水果,反正那个地方我还会再去。”刘雅瑟读书的时候踢过足球,喜欢运动,现在正热衷于陆冲。在很多因为工作待过的小城,她都融入得很好。在横店,她发现在跳广场舞的地方练滑板是最好玩的,因为有音乐。晚上七点是县城的尖峰时刻,刘雅瑟滑累了就会去跳几下广场舞,在那里她看到过全年龄段的女孩子飙舞,也见到过有大哥跳完,开着车“咻”地一声就漂走。

忙碌了一年,刘雅瑟即将给自己放一个假。就算不跑去县城,她也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静下来想一想这一年发生的事、经历过的角色和遇到过的人。如果哪些事做了之后发现不适合,那接下来就不去做,如果哪些欲望迫近平衡线,那接下来就努力去调节和中和。当刘雅瑟从少年意气说到身为演员的现在,再说到自我表达时,我们突然觉得面前这个衡阳女孩是像活水一样流动的,不是大江大河那种深沉广纳,也不是湖泊过于温顺平和,是经过石头丛和岸边花草的小溪——她有自己的流向,有时河道曲曲折折,但这些会让她湍急起来,奔跑着前行。

/涂琳:

敲玻璃的巨猫/

从《运动会》《游乐场》到《口腔溃疡》,导演涂琳一直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各不相同的女性世界切面。这一次,在作品《好奇的不是猫》中,她带来的是一位准妈妈与一只巨猫的故事……

采访:闫夏

向上滑动阅览

与《口腔溃疡》等之前的短片作品相比,这次与VOGUEfilm合作的《好奇的不是猫》为你带来了怎样不同的创作体验?有哪些惊喜和遗憾?


其实创作每部片子的体验都会特别不一样。我之前更多是跟表演经验相对少的或者是纯素人演员合作,但这次是跟雅瑟这样专业成熟的演员合作。雅瑟的表演本身会把这个人物丰富和变活过来,她能很快呈现出一个准确的情绪。她的《智齿》《麦路人》和更早一些的《致青春》我都看过,我觉得她是一位多面的、能够穿越在不同角色之间去做把握的演员,是这次拍摄中的惊喜。这次我们全程使用手机拍摄,中间有两个镜头还是雅瑟自己拿着机器来拍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一种速度感,这些镜头也是我没尝试过的挑战。遗憾也有,其实也谈不上遗憾,因为拍摄永远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比如团队里有成员身体不舒服需要临时更换,对我来说还是要去顺应这种突发状况,而不是强求一个既定方案,因为在当中你可能反而会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好奇的不是猫》是一个与孕妈妈和“巨猫”有关的故事,它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你希望能在这个故事中表达出女主角阿达哪些微妙的情绪?


这是我和制片人李沫筱聊天的时候即兴诞生的一个想法。我本身一直蛮喜欢巨大的东西,比如当看到深海巨鲸或者巨大的佛像,我会觉得它们很宏伟,会想要去欣赏,有被震撼的感觉。所以,最初是想要基于巨物做一个故事。因为我那时又正好怀孕五六个月,刚刚开始感受到胎动,我就突然发觉窗外那只猫敲窗户的声音跟胎动很像,都是那种慢慢的、砰砰的声音。一人一猫隔着玻璃,和母亲孩子隔着一层肚皮的状态很像,之间也会有互动和一种可能存在的感情,所以当时是通过那个声音一下想到这个故事的。巨猫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一个巨大的事件,对于阿达或者对于我来说,怀孕就是这样一个事件。一个突然事件到来的当下肯定是有恐惧和担忧,它会超过这个事件本身的大小。但是当你进一步去观察——就好像你跟猫去玩,会发现它其实只是一只猫而已。当逐渐了解到真相,它甚至会给你带来可能与恐惧完全相反的感受。对我来说,孕期永远是在焦虑和幸福的两极间跳跃,从你刚知道一直到最后,你的感受还有你身体永远都在经历这种变化,所以去体现出这种情绪的变化,让更多人知道,我觉得蛮有意义的。

你是如何成为一名导演的?电影最为吸引你的部分是哪里?


最开始我并没有那种“我要当导演”的强烈想法,只是想要把我的第一个短片《运动会》拍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制片、摄影这样一些朋友。《运动会》拍完后感觉体验还不错,就有了后面的《游乐场》《口腔溃疡》。我觉得电影是最接近梦的一个东西,它本身是一个视听混合体,所以它带来的真实感和沉浸感特别强。而且它确实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你永远不可能说我今天已经完全搞懂电影这个东西了,我已经是一百分的导演了。你永远不是,你永远都会在每次拍摄和创作当中学到很多东西,你永远都在进化,我觉得这是非常吸引我的部分。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哪些部分是你想要不断追求变化的?哪些是稳定的、存在于深处的?


《口腔溃疡》也好,这次的《好奇的不是猫》也好,我们都在过程中尝试一些新的镜头语言,去找最贴合故事的语言。我始终都是非常追求这种变化感的。但比较不变的,我觉得还是对于人物心理状态的关注。我们的很多创作都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大家的情绪情感进行捕捉,尤其是目前,比较稳定的是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状态下的女性的细微情绪的专注。

这种对女性细微情绪的专注和洞察是从哪里来的?你有尤其关注的女性群体吗?


首先这些情绪当然是从我自己身上来。很多人对于讲述私人故事是有偏见的,好像觉得它比较狭窄,不够宏大。但其实我很相信这种很私人化的故事,因为你在这里面的体验才是最完整和最丰富的。当你把它放大了以后,其实你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你的故事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我自己以及周遭的社会新闻,真的可以给予我层出不穷的素材。当这两者能够发生某种碰撞,可能就能够形成一个故事。

在你的作品中,总能找到惊悚、悬疑、奇幻类型的影子,为什么会对它们着迷?


在美国西北大学学习影视戏剧写作的过程中,我对这些类型产生了巨大的热爱。那两年我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一些非常不错的类型电影,比如《它在身后》《晚安妈咪》《逃出绝命镇》……将作者电影跟类型结合,在惊悚恐怖类型上又融入人文情绪,融入角色,融入一定议题,看到这样的作品,我首先是非常欣赏。其次,我们会有一些课程,比如奇幻和恐怖片的写作,我不得不看了很多恐怖片的片段。我发现我其实有点害怕,就跟很多人一样,但后来察觉到我害怕的其实是我自己脑海当中的一些意象,比如当电影进行到一个铺垫的时候,我脑海中已经想到它下一帧的样子,是那个东西把我吓到了。所以,开始知道其实你是可以写这些故事的。我比较喜欢能够描写人心理状态的,又可以通过视觉这种表现主义的方式,把人的心理状态呈现为视听的手法。发现自己擅长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身为女性电影人,你怎么看待女性创作者在当下电影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与状态、机会与挑战?


这两年大家很多时候都在讨论电影行业中的“女性”,但是我认为真正的现状并没有因为这种讨论而一下子彻底改变或颠覆。大家都知道导演在更早期是一个完全由男性去担当的位置,大家也都会比较相信男性导演。但其实导演本身是“创造”,是做决策,不需要你去搬一个巨大的机器,那么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和创造力本身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次我合作的DP(摄影指导)也是女性,最初我也觉得那些机器不是很沉吗,但跟她交流后,她说,其实你练一练也能搬得起来。我就想到,难道就因为这个东西太重,就剥削了女性参与到视觉决策权的过程吗?很多女孩已经有非常棒的平面摄影的感知力,难道因为一个机器太重,就失去选择它的权利?以及我们很少看到这个行业里有孕期的女性出现在公共视野里面去说话做事,她们就好像是一个谜团一样,我们的公共叙事里也没有人去讲述她们。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女性的能见度还是低了一些。不过就像我现在加入了的团队山一,还是有更多的机构在专注女性文化的呈现。

同时我看到这两年这样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多,如果讨论不发生的话,我对自己的很多洞察也不会很清晰。当大家都在讨论,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理论,每个人真实的、具体的立场是很不一样的。理论层面是一回事,回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具体的选择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觉得身处在洪流当中,且看它如何进展吧。

/李沫筱:

不仅是一部好电影而已/

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策展人兼联合创始人李沫筱,在山一长片创投及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中与导演涂琳熟识。这一次,她担任涂琳作品《好奇的不是猫》的制片人,于是从影展策展人及制片人的双重角度,她聊了聊“大猫”及她的工作内容与观察。

采访:闫夏

向上滑动阅览

在这次筹备《好奇的不是猫》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开始我在给导演组建团队的时候,给她找了几个不同的DP(摄影指导)人选。最后我们定下来的DP是一位女摄影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因为这个故事太私密、太女性气质了,跟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有很强烈的关系,所以涂琳在和几位DP聊这个故事的时候,最在意的是摄影能不能够体悟到这个故事想要传递的情感。聊完之后,她就想要跟女摄影师来合作拍摄这个片子,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另外,我们需要把故事中猫咪的部分用特效的方式来呈现,导演之前没有拍过类似的要用特效合成的故事,但这个尝试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蛮惊喜的。

在这样一部短片中,制片人的工作具体是怎样的?


我跟了这个项目的全程,从最开始的故事创意、拍摄前期的筹备、现场、成片的整体风格和影像叙事的逻辑,我们前期都和VOGUEfilm方面做了很长时间的讨论。进入到筹备阶段之后,我就要开始和导演筹备整个拍摄团队。这一次要拍特效,所以我要给她找到合适的特效指导,以及我们这次采用手机拍摄面对的最大的一个挑战——灯光,因为手机拍摄是非常吃光的,所以要给导演找相对来说有经验的灯光指导。对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挑战,就是导演本人怀孕了,我们推算她到真正拍摄的时候,已经怀孕大概六个月,我要考虑到导演工作量的问题,她不能太过疲惫。包括我们的拍摄周期只有两天,要考虑到拍摄的镜头量,以及拍摄的难度,考虑怎么样能够给导演更充足的空间。所以前期开统筹会的时候,我们也详细讨论了怎么样能够把拍摄计划梳理得更合理,这是作为制片人要去替导演考虑的关于制作的事情。

你本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是什么契机让你成为了山一女性电影展的策展人?在成为电影节策展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其实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从我个人来说,我是四川人,四川有一个母系传统的文化,包括我自己的家庭也是女强男弱,所以对于独立女性的认知,无论是社会分工还是家庭分工,我其实很早就觉得这件事很正常。上了大学以后,通过学习和阅读,我对于女性主义有了一个基础认知,当时接触到了国内的民间女性电影节,发现如果一个女性电影节要做出真正的影响力,无论是你想真正帮助到女性导演,还是要让它在国际上产生更多影响力,都得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事情。在山一,我的工作是做内容和创意,以及整个电影节体系的搭建。说实话,我自己也是在不断学习,学习怎么样能够抵达观众,以及传播山一的声音和气质。总之,把电影展策展这件事总结归纳成自己的方法论,其实花了很长时间。现在每一年的策展思路,包括在论坛上设置的主题,都会呼应我们每一年想要表达的核心理念,选片也是基于如何能让这个理念得以彰显。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发现,想要把一个女性电影节做出更大的影响力,你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在电影行业本身,而应该发出更广的声音,在社会层面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无论是跟男性有更多的交流,还是说跟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有更广泛的交流,你都要把它的宽度做大。所以不论做论坛策划还是做电影选片,着眼点都不仅在于评判它是否是一部好电影而已。我觉得应该让更广泛的人和更多不同类型的观众听到跟女性有关的声音,这也是在山一做策展工作的意义所在。

近几年,你有在论坛或者与电影人的对话中,听到一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关于电影中的女性的观点吗?


2021年我们邀请戴锦华老师在山一进行了一场论坛。戴老师反复提到,虽然我们可能连着三四年有非常多的女导演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到大奖,但实际上女性电影人的近况真的有变得比以前好很多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比如大家不再争论女导演是因为要达到性别平等的配额,我们才选择女导演的作品入围,还是仅凭电影本身的水准,凭实力拿到入围,这些都是需要长久改变的观念。你要如何去影响大家的偏见,去改变常年积累下来的意识,然后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觉得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今天的剧组中还是有不少人依然觉得女性是“晦气”的,女性不可以坐苹果箱,不可以摸摄像机。所以,我们要去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让观点形成一种“自然反应”。当一切可以形成对话的时候,我想至少它会是一个改变的开始。

新一年,你有什么新的工作计划?


疫情这几年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去国外跟很多国际上的电影人进行交流,所以新的一年我期待能够可以去海外电影节,以及看更多的好电影,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平面摄影:文桦

造型:KOI、孙菁 Vivienne Sun

编辑:张静 Mia Zhang、周禾子 Hezi Zhou

统筹编辑:张楚悦 Cherry Zhang

化妆:杨凯淳

发型:登登

执行制片:Wildtree 野桐制作

美术指导:青争

服装助理:张媛媛、Jerry、杨婷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