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方璐 身体旅行
Art 艺术

方璐 身体旅行

最近,方璐在线上与美凯龙艺术中心合作,完成了一场引导冥想,题为“五臟游之魄户”。

编辑:
yijie.zhang

01

最近,方璐在线上与美凯龙艺术中心合作,完成了一场引导冥想,题为“五臟游之魄户”。

和过往的行为表演一脉相承,这是一场以表演讲座为名的非同寻常的“冥想”。“五臟游之魄户”是引导冥想系列之一,以肺为主题,艺术家方璐引导听众把意识带入内臟,以身体为营地去思考人与现实、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

这次线上表演借用了冥想的形式,但对方璐而言,冥想是一种状态,并不需要具体的操作。“当你处在这种状态中,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并不是说任何的事情都有了答案,而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再需要答案。”方璐用一个简单的句子阐释她心目中冥想的状态——“我_____”。这甚至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为它指向无数种可能性。

“身体是大自然的复制品,也是宇宙的缩影,内臟之间的协调,促成了每一个生命体。然而身体的内部就如同一个黑洞,我们无法进入,也很难与其同步。”在讲座中方璐用声音作为引导,让观众进入对于身体胸腔内运动和频率的关注,他们通过每一次呼吸,跟随方璐的话音,去体会身体里和宇宙的共振。比起冥想,方璐更愿意以旅行来形容这次讲座。

关于旅行这一概念,是方璐最近一直在讨论的。“我们怎样能够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可能是近几年大家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旅行变得很不容易。然而就旅行本身的概念来说,其实是去改变我们所身处的环境,而来到一个新的状态里面。”

⽅璐和艾瑞,

《移动物品剧场》,2018-2019,

双频录像装置

2015年,方璐前往以色列,在特拉维夫的 Artport 做艺术家驻留,那段经历对于她个人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以色列人对于精神性的追求,给予了她很多启发。以色列人民因为长时间处于所谓的“战争”之中,他们对于死亡有着某种平和,因为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让他们在日常中就需要去面对死亡。“可能今天防空警报会突然响起,大家就会躲进家中的防空室 (从五十年代开始,以色列法律要求所有新建的民宅都必须有防空室)。警报结束后,大家还是会去咖啡馆见朋友。”

在这种环境下,方璐除了体会到以色列人的平静,同时也感到了他们对疗愈的渴望。在特拉维夫驻留时期,方璐创作了录像作品“寂静的海”,在这个作品里她与三位当地的女性一起,根据她们的爱情经历编写了剧本。在录像拍摄结束后,这三位女性都表示参与的经验对她们有着疗愈的效果——而这也为后来方璐学医埋下了种子。

⽅璐,《⼴州新语》,2016,单频录像

该如何描述方璐?

她是“录像局”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影像艺术家。同时,现在也是一位中医,即将在纽约完成她的中医研究生学位。

2022年,方璐和先生艾瑞(Arie Kishon)共同成立了“易社”,一个致力于疗愈和生活之艺术的组织,和方璐一样,艾瑞目前在纽约学习顺势疗法(Homeopathy),同时发展个人的能量疗愈法。在她的身上,艺术家和中医的身份,对世界的敏感,在某种路径上完成了交叉。

02

最开始接触中医,和很多人一样,方璐是作为病人的身份介入的。

在北京生活时,方璐求医治病,认识了一位中医大夫。

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让艺术家方璐非常着迷。“任何人,无论职业身份,无论衣着外貌,只要他坐在医生对面,他就是一个病人。而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大夫都要通过他的脉和舌头,去做判断。这种关系,我觉得非常纯粹和直接。”

后来,方璐和这位中医大夫成为了朋友,每周都会去诊所学习。从病人到一个中医学习者,这其中关系视角的变换看似突兀,实际上也颇为自然。“大夫医术挺高明的,而且他的年纪并不大,很多人都会在看过病后透露出想跟他学习的想法,他会很自然地答应。只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而我去了,并且坚持了下来。”

⽅璐,《⼼动》,2019,单频录像装置

在疫情前,方璐一直保持着北京纽约两地的生活,随着孩子的出生,近年来,方璐在纽约停留的时间相对更长。也是在那个时候,方璐决定留在纽约继续中医的学习。

从19世纪开始,中国就有大批移民来到美国,其中包括许多世代相承的优秀的中医大夫。这些中医大夫已经在美国的土壤下培育了很多代的中医,所以在美国中医在代际上有着很好的传承与保留。随着上世纪70年代针灸在美国合法化,中医被华人以外的群体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接纳中医治疗,尽管很多人还停留在肌肉骨骼的创伤层面。

中医对于人的精神和身体的认识,其实是基于对大自然的认知。从最根本的阴阳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用这组概念来认识一切事物和现象,从最大到最微小的都可以用阴阳的界定。同时阴阳之中,包含着自然界最基本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自然元素也是我们身体的基本元素,我们的五大内臟各自对应着五大元素。然而关联远远不仅于此,因为五行映射的是太阳系里的五大行星:金星(太白星)、木星 (岁星)、水星(辰星)、火星(荧惑星)、土星(镇星)。对方璐而言,我们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情同样在宇宙范围内发生,比起向内观看,中医更是向四周看。“在中医的系统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特殊的,即使是两个人有着一样的症状,所需要的方剂和治疗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又受制于自然的力量,这种来自太阳、月亮、天体、四季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父母、影响着我们自己,也将持续影响着我们的子孙。”

方璐在纽约的中医学习进入尾声,她也开始与病人面对面问诊,这种更为直白真切的体察,同样带给她更多的感触。

除了受益于老师们的慷慨授业,方璐觉得,从病人身上,她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也或许是因为在美国,很多病人其实都是到了无法治疗的绝望状态,才会寻求中医的帮助。“只有当你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的痛、人的苦、人的悲伤时,方能真正找到疗愈的路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方璐意识到,最大的转变就是她自己。“我首先需要放下的是’自我’的这个东西,只有它放下之后,才能够在其他人的身上体会到其他人的’我’。”

当艺术家与中医这样的双重身份在她身上重叠时,方璐并没有特别去界定与描述。从开始中医学习到开始面对病人治病,这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她不再惧怕在艺术上、生活上去尝试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情,过去更多的考虑是否有把握,充分有把握了才去做,而现在她变得更开放、可能性也更多了。

对未知的畏惧和谨慎在降低,“过去的四年里,我一直都在未知的领域学习。”

⽅璐和艾瑞,《浮仓 (之⼀)》,2017,单频录像

03

方璐生于广州,父亲是一位国画家。

出于这样的家庭背景,方璐没有顺理成章地进入国画的学习,而是选择逃离传统而开始影像创作。而今多年之后,她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传统的轨道上。

在艺术创作上,在过去数年中,方璐与先生艾瑞虽进入了不同领域学习,同时也保持着艺术上的合作。

⽅璐和艾瑞,《烹饪诗#3》,2020,摄影、诗歌、书法

两人合作的《烹饪诗》系列,一直在持续创作中。

“烹饪与诗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代表身体的营养和维系,另一个代表抽象思想与观念的交流。该计划是一个持续的旅程,在其中这两个世界将互相作用、阐释及转化。基于上帝通过言说而令此宇宙得以存在的观念(即语言的使用),我们决定从诗句开始,去启发一道烹饪菜肴的制作,而后者又将启发新的诗歌的诞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作为艺术家的方璐和艾瑞试着预见两人的喜好,利用口味的差异及共通之处来相应地定制菜肴,烹饪也成为了两人之间的一种语言。食材清单逐渐发展为一种烹饪词汇,一种滋养身体并抚慰心灵的语言。随着工作的进行,方璐请相隔两地的母亲林淑然也参与到其中把书法的语言也融入到了这种多维度的交流中。

或许,方璐的创作从未改变过,她一直在尝试去讲述并揭示平凡生活中的奇迹。

现在的她,除却艺术家和中医大夫的身份,还是一位妈妈、一个妻子。“很庆幸能够继续在妈妈还有妻子的身份下,继续去做这些我很喜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不经意之间生活很容易就把我们一切的时间都给吞噬掉。我希望把选择了去做的事情都做好,很难说我每天是怎么安排的,只能说每天都是非常充实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