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美容    >    瘦身

用手机App进行心理治疗,到底靠谱吗?

作者:Lily Silverton 编辑:wenwen.sun 时间:2018年10月10日
内容来源:VOGUE时尚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图片库   

文章导读

眼下有超过 4000 款App号称可以改善你的精神健康,于是连自救都有了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Vogue 带你探究智能手机心理治疗的优缺点。


说到自我保健方面,有一项普遍建议就是少刷手机,但是如果技术其实是有帮助的呢?25岁的Alexis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此后她选择求助于一个她知道永远不会辜负她的东西:智能手机。

不过 Alexis 打开的不是微信、WhatsApp、Facebook 或 Instagram,而是 Shine,那是她最近下载的许多“自我保健”App之一。她在一间要求很严格的美国大学读药学三年级,应激与压力水平本身就已经很高了。“Shine 给我鼓励,”她解释道。“它让我感到被理解,能专注于正能量。这可是在救命。”

Shine 只是目前在 iTunes 商店里的成千上万种自我保健应用中的一种(其他包括 Aloe Bud、Happify、Happy Not Perfect 和 Self Checkout 等等)。通过使用情绪追踪、触发警报、提醒、自我保健建议、引导冥想等功能,它们帮助像 Alexis 这样的用户理解并改善自己的精神状况。它们使用的不是什么新方法,本质上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已受认可的自救方法,再用阳光快乐的视觉造型重新包装一下而已。然而媒介却是新的。对于智能手机的害处,我们已经听到很多了(尤其是社交媒体应用),然而考虑到我们平均每天有五个小时在使用它们,把其中一部分时间用来巩固,而非挑战我们的情感健康,应该是合乎情理的。

这类应用有不少可取之处,它们是免费的(或者相当便宜),不会对你妄加评判,不需要排队等候,全年无休随时可用。但是它们真的有疗效吗?

有一点很确定,它们的到来正值一个紧要关头。此刻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精神健康流行病”,应激、焦虑和抑郁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告,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遭受过精神健康困扰,有4.5 亿人目前正处于困扰中,使得精神问题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健康欠佳和身心障碍原因之一。令人苦恼的是,将近三分之二的罹患者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污名化、歧视和忽视导致精神障碍患者无法得到护理与治疗。”何况还有时间、金钱和实际可及性等很常见的壁垒。

如今我们对精神健康可能比以往有更好的理解,然而人们没能得到他们往往非常需要的帮助。心理支持服务在世界各地正面临经费削减以及需求的显著增加。在英国,英国医学会警告有成千上万的病患已经等待了超过一年,只为通过经费严重不足的国民保健署 (NHS) 接受咨询或治疗服务。一年是漫长的,尤其是如果你正面临抑郁、焦虑或者更严重的问题(预计精神健康服务等待队列中每六个人里有一个人会尝试自杀)。

“用于提供情感健康与健全资源的系统出问题了,”Happify 创始人 Ofer Leidner 和 Tomer Ben-Kiki 说,他们相信应用程序能帮得上忙。2013年,他们结合自己在沉浸式游戏中得来的知识(该领域经常被批对健康有负面影响)以及来自顶尖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专家的帮助,将传统上只有在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里才能提供的支持,放到了人们的口袋里,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以符合其个人需求的方式来获取护理。”以可及性和“用起来开心”为核心要务的 Happify,如今在全球拥有逾 330 万用户,提供七个语言版本(都采用了经过语言和文化适配的形式):英文、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德文、中文和日文。

现年 27 岁的北京创业者陈立去年使用了Happify。“当时工作压力让我很痛苦,但是又不想跟家人说。我回答了问卷,Happify 会通过一系列问题来评估你的情感健康状况,上面说我的境况似乎是很糟糕。”陈立说他感觉“受到了关注和理解”,是一种“解脱”。遇到这类情形,Happify 的措施是恰当地建议寻求专业帮助。毕竟一个执照临床心理学家需要接受 8 到 12 年的训练,比市面上所有应用的存在时间都要久。陈立接受了建议。

已在英国和中国设点的独立非营利机构国际自我保健基金 (ISF) 对“自我保健”的定义是,“个人为发展、保护、维持和改进健康、幸福与健全而自行采取、代表他人采取、与他人一同采取的行动。”如今“自我保健”尚不构成一个专门的App商店门类,但苹果公司(Apple) 已将“健康与健全”作为 2017 年的四大爆发性潮流之一。“专门针对精神健康、正念和减压的应用出现这样的猛增,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公司表示。据应用商店情报资讯公司 Sensor Tower 的数据,2018 年第一季度收入最高的 10 款自我保健应用的全球收入为 2700 万美元。

市场仍在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所倚仗的技术。今年早些时候,NHS 英格兰首席执行官 Simon Stevens 表示,英国的免费公共健康服务在“着力应对”一场儿童精神疾病的肆虐,这主要是受到社交媒体的推动。“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几乎是持续受到技术刺激的,”心理治疗专科顾问 Sara Rourke 说。“这是一个应激来源。”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屏幕之间的关系在日渐模糊,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沉迷和自我保健的迫切需求之间,开始显现一种明确的联系。

这在千禧一代和 Z 世代中间格外明显,而他们也是自我保健应用的用户和创始人当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经常被认为是史上最通晓科技的一代,同时也是最焦虑的一代,他们在成长中与手机相伴,那么现在求助于手机也就不奇怪了。自我保健应用不足以取代传统精神医疗(尤其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自杀目前是 15 到 29 岁群体中的第二大死因),但App能给予的帮助可能还是聊胜于无。

来自芝加哥、22岁的Eliana就是这样的情况,Eliana从一月开始使用 Self Checkout 来帮助自己应对抑郁和焦虑,“整个识别情绪触发点的过程非常有力。这有助于我掌控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创造一个更积极的现实,为治疗打下一个基础。”著有《女神革命与渴望更多》 (The Goddess Revolution and Hungry For More) 一书的幸福指导 Mel Wells 说:“面对现实吧——我们已经对我们的科技上了瘾。引入这些应用可以提醒我们,照顾好自己的健康是多么地重要,远比刷 Instagram 或给自己计步重要得多。”

两款最近进入市场的应用:Aloe Bud 和 Happy Not Perfect是在五月上线的。后者的创始人是英国创业者 Poppy Jamie,她自己也经历过焦虑与应激。“这让我意识到应激对我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了何等可怕的冲击,我发现我身边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她说道。两款应用都采用了一种千禧一代友好的视觉设计,请用户每天参与和签到。“我想让人们有能力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就像他们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就好比一间针对精神安康的健身房:这是需要定期练习的,”Jamie 说。“像对待身体那样对待心理”是一种动人的做比,然而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正如 Parkinson 的《卫报》文章标题所示:一种精神健康疾患“跟断了一条腿不是一回事”)。通往幸福的道路,远比用每周几次的游泳或慢跑来保持身体健康要复杂的多。

但是这些应用会不会有害处呢?“我们的手机给生活增加噪音,几乎持续不断的通知发出没完没了的声音,可能会成为一种焦虑和应激的来源,”Rourke 说。“此外,这会导致一种对科技的依赖。”ISF 总裁 David Webber 也这样认为:“过度使用科技是有可能的。每年查几次血压看看是否正常是好习惯。每天测血压就没必要了,是糟糕的自我保健。”所有事情都是这样,过度是不健康的。此外,这类应用不应该成为生活中又一个让你感到被评判的地方。

“在 Shine 里,我曾经感到是在被逼迫着完成每天的激励/反省任务,”Alexis 说。“有时候我觉得,我在我的精神健康问题上不够努力,或者是我的精神太弱。”一定需要认识到的是,在自我保健上偶尔失败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可能是你的需求超出了一个应用的能力范围。在部分归英国医学期刊集团所有的期刊《循证心理健康》(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精神健康应用“背后缺少实证基础和科学可信性,并且临床效力有限。”研究还强调了应用过度依赖、公平可及性以及“自我诊断导致焦虑加剧”的危险。在 NHS 图书馆的 70 多款健康应用中,只发现四款具有临床效力,其中属于“自我保健”门类的只有两款:Moodscape 和 Big White Wall,两者目前都只能在英国使用。同时还有一点很关键,如果一个应用不起作用,可能会加剧焦虑或无助感。

自我保健应用无疑可以起到一些短期的帮助,此外对一些程度较轻的病症可以起到分诊的作用,不过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免费医疗,并且提供电话支持和获取社区群组协助的途径——甚至直接的治疗。(还有一些慈善组织可以提供帮助——Samaritans、Mind、Childline、Nami、Sane 以及 Centre for JapaneseMental Health 等等。)

“我相信应用是可以得到妥善使用的,比如用于跟踪服药和情绪,”Rourke 总结道。“但是我会希望去探索其他与自我建立联系的方式。并且,自我保健只是良好精神健康的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应该关注的点是向朋友和家人等支持网络求助。”换句话说,与其用一个问题去解决另一个问题,不如干脆放下你的智能手机。Wells 表示赞同:“希望这些应用最终能提醒我们离开手机,真正去照料我们的精神健康。”

转载声明

本内容系VOGUE时尚网原创或经官方授权编译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或方法转载或使用,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将本文分享到

关键词

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健康App、健康程序、心理健康意识

你可能还会喜欢

更多相关网站内容

关注官方微信
VOGUE VIP专享
开启互动之旅

将文章:用手机App进行心理治疗,到底靠谱吗?
喜欢到个人空间我的喜欢中。

喜欢理由:

喜欢成功

经验: +2 , 金币 +2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

已经喜欢

 

您的喜欢已完成,如您需要查看或者管理喜欢列表,
请点击"个人空间" "喜欢"